客户群体∨

科研实力
科研成果

LNG全产业链支撑技术

  • 1.资源评价及开发技术体系>
  • 2.低温液态制备技术体系>
  • 1.资源评价及开发技术体系

    以上游资源获取为发力点,形成了三大技术方向。包括涵盖资源评价、储量评价、钻完井设计、排采设计、生产动态分析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涵盖建库评价、钻采工程、海上工程、运营模式、经济评价的地下储气库技术;涵盖地质评价,原位热解、钻采工艺、地面工程、产品利用的煤炭原位转化技术等。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已具备独立开展方案评价、后评价、降本增效方案设计等技术能力,完成中海油澳大利亚柯蒂斯项目技术支持七十余项;地下储气库技术具备储气库全产业链评估能力,已承揽多个项目的前期评价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煤炭原位转化技术已完成热解机理、产出特征、数值模拟等理论研究,正在开展其他核心技术攻关及关键设备研制。

  • 2.低温液态制备技术体系

    自主研发创建了大、小、微型自主知识产权CGLiq®天然气液化技术体系,具有多种规模(基于国产设备最大规模至350万吨/年)液化工厂的预可研、可研、工艺包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联合EPC能力。自主开发出高效三元复配天然气酸气脱除技术(塔内件+化学吸收剂),降低了天然气预处理系统操作能耗;拥有膨胀制冷、SMR、C3/MR、DMR、阶式制冷等多种液化工艺技术,可为不同规模液化工厂提供高效的天然气预处理及液化技术方案。

    基于CGLiq®技术,实现了天然气液化技术配套关键设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低温LNG绕管式换热器,LNG液力透平、LNG罐内潜液泵、LNG装车泵等配套核心装备,并且都实现了工业化测试或应用。中国海油已成为全球第五家拥有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公司。

  • 3. LNG接收站智能化新型化技术体系>
  • 4. 新型低温存储技术体系>
  • 3. LNG接收站智能化新型化技术体系

    LNG接收站智能化新型化技术体系是覆盖接收站工程咨询、设计、建造、试车、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大型LNG接收站技术体系,包含大型LNG接收站四维演化技术、接收站再气化模块技术、新型接收与储存气化技术、核心材料与装备国产化研制及应用技术、标准化智能化试车与优化操作技术、智慧化LNG接收站研发与示范应用等六大核心技术。

    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新型化、模块化LNG接收终端,可提供LNG接收终端前期咨询、初步设计、详细设计、EPC总承包、运营维护全过程整体工程解决方案,核心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国内近二十座LNG接收站工程项目,承揽设计的接收站日输气能力超4.2亿方/天,并荣获“世界LNG行业技术创新奖”。

  • 4. 新型低温存储技术体系

    新型低温存储技术体系是在气电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全容储罐核心技术品牌CGTank®基础上,面向新型、绿色、低碳、智造场景开发的技术体系。涵盖液货围护系统、硐穴式地下储库、新型自支撑式储罐、装配式储罐、能源桩、液氢储罐、液氨储罐、智能储罐等系列低温存储技术,包括100余项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及30余种特殊算法和解决方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可提供3-27万方LNG储罐咨询、设计/EPC、开车、结构运维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采用该技术成果建造的储罐达70余座,其中27万方储罐单体罐容和市场占有率全球双第一,并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和国家能源行业核心型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

  • 5. 管道输送技术体系>
  • 6. 液态能源运输与利用技术体系>
  • 5. 管道输送技术体系

    以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和LNG低温管道技术为基础,开发智能管道输气技术,LNG、氢及低碳管道输送运行创新技术。拥有天然气输气管道与LNG站线生产运行核心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智能管网调控、LNG站线管道检测、管道智能三维设计,管线完整性评估、站场智能运维等技术服务。

    已形成多源多汇管网调峰/调质技术、管网特色调度与管存管控技术,第三方开放智能仿真与容量分配技术,输气管道与站场完整性管理与风险评价技术,长输管道ppm级微小泄漏监测定位技术以及超低温管路保冷系统节能优化技术。正在发展氢管道输送技术、智能“无人站”调度与分输技术、输气管道黑粉在线捕集技术等新核心技术。

  • 6. 液态能源加注与利用技术体系

    从LNG加注和运输全产业链打造技术构架,覆盖LNG车船加注技术、液态能源水陆多式联运技术,加注产业相关核心系统及设备研发。具备车船LNG加注站、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技术,拥有LNG加注站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能力,专业软件开发及关键设备研制能力。

    已成功开发LNG低温加注软管,并实现LNG加注船示范应用。已形成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标准化设计手册。拥有自主开发的LNG加注枪、LNG加注臂等关键设备开发技术。完成中国首船LNG罐箱南气北运项目示范,牵头制定了加注和多式联运等多项行业技术标准。拥有自主车船加注BOG回收技术和LNG动力船冷舱气试技术。

  • 7. LNG投资与经济评价技术体系>
  • 8. LNG产业与政策研究技术体系>
  • 7. 经研与产研技术体系

    经研体系面向LNG全产业链全过程打造数字化投资造价、经济评价、风险评估、指标分析、后评估等技术经济体系,具有LNG领域领先的标准体系和全面的指标库、模型库。产研体系聚焦LNG产业及企业发展,开展产业资源、价格、政策、市场等专业化、定量化研究,以及规划、企业对标等专题研究,形成具有数据支撑、前瞻性强的产业研究技术。

    经济评价技术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国家级管理创新奖,应用于国内外LNG产业链及电、氢、冷等延伸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估与优化,可承接项目投资决策经济论证、造价优化、标准体系建立及后评价等咨询服务。产业研究技术形成了涵盖特色期刊、政策动态、情报短评、专题简报等成果,构建国内外首个中国进口LNG现货价格预测创新体系,可对外提供市场分析及管理咨询服务。

  • 8. 碳中和技术体系

    以提升中国海油碳中和技术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围绕液化天然气、燃气发电、氢能领域,建立碳中和技术体系,可提供碳捕集、碳利用、碳存储与运输核心技术,全力打造碳中和全链条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碳捕集方面可提供化学吸收法、低温耦合法、橇装化等二氧化碳捕集核心技术、装备及项目建设方案;碳利用方面具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合成气、等离激元催化等碳利用核心技术;碳储运方面可提供油/气/水层二氧化碳封存能力评价、多相态二氧化碳运输以及源汇匹配系统化设计方案。

引领产业转型技术

  • 碳中和技术体系>
  • 天然气发电技术体系>
  • 8. 碳中和技术体系

    以提升中国海油碳中和技术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围绕液化天然气、燃气发电、氢能领域,建立碳中和技术体系,可提供碳捕集、碳利用、碳存储与运输核心技术,全力打造碳中和全链条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碳捕集方面可提供化学吸收法、低温耦合法、橇装化等二氧化碳捕集核心技术、装备及项目建设方案;碳利用方面具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合成气、等离激元催化等碳利用核心技术;碳储运方面可提供油/气/水层二氧化碳封存能力评价、多相态二氧化碳运输以及源汇匹配系统化设计方案。

  • 9. 天然气发电技术体系

    天然气发电技术体系以天然气行业为依托,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己任,具备联合循环电站方案设计、初可行性分析、后评估、运营优化等技术支持能力,具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战略研究、方案设计、项目前期、预可研等技术支持能力,为实现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倾斜,并达到工业示范应用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可提供包括燃气电厂对标管理及管理优化分析、燃气电厂低氮燃烧改造方案及可行性研究、燃气电厂进气温度控制提高热效率技术方案等燃气电厂运行及管理优化技术与解决方案,从氢源供应、氢储存、氢输送、电厂内混氢站建设到燃机改造的掺氢发电整体解决方案,以及以天然气作为“电源点”与新能源发电融合发展的解决方案,“天然气分布式+风/光/氢/核/储能/蓄冷”的创新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

  • 氢能及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 数智化技术体系>
  • 10. 氢能及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聚焦氢能及天然气高效利用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从“天然气制氢、长距离跨洋储运氢、加氢站及接收站工程技术、高温燃料电池技术、相关工程项目服务”五个方向进行技术攻关,构建“氢资源池”、打造“氢运输网络”、形成“氢应用市场”,推动气电集团氢能产业发展。

    天然气制氢技术通过小型化、橇块化、无碳化天然气制氢技术攻关,开发新型天然气制氢成套技术,已研出我国首套500 kg/d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并投入运行。

    长距离跨洋运氢技术通过开展液氢、有机物储氢和金属储氢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储运场景的氢气储运技术和核心装备,目前已完成甲基环己烷脱氢催化剂活性组分筛选、固体储氢吸附剂开发。

    加氢站及接收站工程技术开展加氢站核心技术、液氢接收站系统开发及关键设备研制,目前已具备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可研代初设、安全评价研究能力,完成70MPaG储氢瓶、35/70MPa加氢枪及加氢机设备研制。

    高温燃料电池技术通过高温管式/板式燃料电池技术实现天然气高效发电;通过高温电解水制氢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高效制氢,目前已完成百千瓦级SOFC发电系统和十千瓦级SOEC电解系统开发,正在开展国内首个兆瓦级SOFC发电项目设计和推广应用。

  • 11. 数智化技术体系

    数智化技术体系涵盖LNG工业物联及智能技术、智能图像检测和视频分析技术,能源智能调度技术,生产时序数据的集成与安全存储技术、基于机理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孪生和工艺分析优化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算法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设备异常检测技术、智能调度技术等,可提升LNG接收站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通过搭建时序数据库系统,实时采集并存储生产工艺、设备状态、电量信息等数据,为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应用提供数据基础,成为第三方系统获取数据的统一出口,保障现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通过深度学习和目标检测算法的应用创新,完成数据+场景+模型的一体化智能分析与优化开发,对接收站复杂视频场景下的多目标进行高精度实时识别,实现现场安全监管。

新业态技术

  • 新业态技术>
  • 冷能利用技术体系>
  • 12. 新业态技术体系

    致力于开展新业态资源获取及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气电集团向天然气+新业态拓展,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实施。

    气液氦联产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应用:围绕氦业务产业链,打造形成了资源获取、资源运输和终端应用业务体系,具备项目前期咨询、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和调试开车能力。

    正仲氢低温催化转化及氢气液化技术:拥有氢气低温连续催化转化和超低温高效氢气液化专利技术,具备氢气超低温液化全链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装备集成建造、调试等能力。

    水合物储能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应用:可用于甲烷、氢气等零散气回收,产品可以长时间储存;可用于低浓度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化储存,目前已具备相关技术前期咨询、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天然气+地热”开发利用全产业链技术:形成了以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为特色,涵盖浅层地源/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等不同类型地热利用场景,掌握地热资源评价、钻完井及取热方案设计、多场耦合传热模拟、地面换热工艺及设备选型、能耗测算及经济评价等自主核心技术。

  • 13.冷能利用技术体系

    以提高冷能利用效率和质量为核心,围绕冷能发电、液态空气储能、冷水养殖、冷链物流、换冷站等重点方向开展攻关,构建冷能梯级利用技术体系。

    冷能发电技术通过热力循环等设备,实现LNG冷能-机械能-电能的高效转化,目前已具备LNG 冷能发电系统自主集成设计及关键设备整合能力,牵头完成国内第一个上海LNG冷能发电设计及浙江冷能发电工程建设工作。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将空气压缩降温至液态并储存,随后气化膨胀以驱动发电机发电,具有高储能密度和长期储存能力,可高效利用LNG冷能。目前已完成液态空气储能实验台搭建,正积极推动国内首个LNG接收站配套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建设。

    冷水养殖技术是借助LNG冷能浅冷段冷却养殖用水,实现鲑鳟鱼、笛鲷类等高经济鱼种的反季节养殖,目前大陆首个接收站冷水养殖示范项目已顺利投产。

    冷链物流是通过提取自身燃料LNG冷能用于物流保冷,实现经济性与环保性双重效应。目前已具备LNG冷藏车冷能利用系统设计能力,其制冷效果与安全稳定性可满足多场景工况。

    换冷站技术是利用冷媒进行换热,将冷能传递给下游用户。目前已开发出国内首套以乙二醇为介质,二氧化碳为冷媒的综合换冷工艺,形成了大规模数据中心降温、冷库、冻干果蔬等完整冷能利用方案。

  • LNG运输船及FLNG/FSRU技术体系>
  • 未来产业发展技术体系>
  • 14.LNG运输船及FLNG/FSRU技术体系

    LNG运输船及FLNG/FSRU关键技术体系聚焦海上LNG生产运输环节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致力于形成LNG运输船关键系统、FSRU核心设备和FLNG上部工艺系统自主技术服务能力。支持中国海油打造自主海上LNG基础设施,助力海外市场开拓和权益气开发,推动LNG产业链向海上延伸。

    自主开发国产首套深冷BOG再液化装置、LNG加注船用LNG能量计量系统。已形成LNG再气化技术,正在建造再气化模块工程样机,将依托工程项目实现示范应用。突破了浮式液化关键技术,具备FLNG基本设计能力,建设了4套晃动实验测试平台,开发了FLNG绕管式换热器、串靠LNG卸料系统、LNG液力透平、LNG潜液泵、PCHE等一批浮式液化关键技术装备,初步建成了FLNG工程技术实验基地。

  • 15.未来产业发展技术体系

    未来,将在新型能源领域积极探索,持续推动新业务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助力中国海油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