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海油驻粤的长输管道企业,气电集团广东管道所辖351公里主干管网,连通着上游南海海气和下游终端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清洁能源的“大动脉”。为进一步保障天然气管网安全,今年,广东管道结合天然气输气行业工种特点,组织多岗位、多工种、多形式的岗位练兵,以创新工作室、技能鉴定、“传、帮、带”、应急演练等为抓手,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高生产一线员工岗位知识和技能水平。 “创新工作室培育了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将对公司数字化转型、智慧场站建设提供助力。”运行部总经理张展说。 广东管道聚焦平台搭建和人才建设,从2020年开始精心打造“创新工作室”,组织编制《创新工作室年度计划》,建立与集团公司、气电集团创新工作室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将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改技革等一揽子纳入,统筹推进科研项目;同步与中山嘉明开展对标学习交流研讨,促进创新工作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近日,广东管道联合气电研发中心开展的《天然气计量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智能音波泄漏监测系统创新及实践》两个项目分获气电集团2020年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广东管道圆满承办由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气电集团油气管道保护工和输气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畅通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在员工中引起热情反响。“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种形式的认定,督促我要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生产操作规程,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参加技能鉴定的罗金伟说。 为更好地发挥骨干员工“传、帮、带”作用,引导员工快速成长成才,公司将岗位练兵和师带徒有效结合。气电集团首批聘用的技能专家运行部柯杰贞承担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牵头组织开展公司技术技能攻关、技改技革创新、知识沉淀和传授、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带领员工参与技改创新、解决生产难题。 “师傅将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我们,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如今,我在工作中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傅’”运行部维修员朱家杰感慨道。 广东管道点多、线长、面广,输气站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做好对年轻员工的岗位培训非常重要。各生产部门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培训方案,并依托班组技术学习,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重点围绕管网输气、LNG气化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等,有效提升青年员工故障处理能力。 此外,公司每月分区域、分班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如防台防汛、天然气泄漏、管道内检测作业故障等应急演练共114次,732人次,提升现场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下半年,公司将联合珠海市横琴管委会开展天然气管道泄漏综合应急演练,加强政府与企业对长输管道突发事件的快速联动处置能力,为守护粤港澳大湾区“气龙”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