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在空白塑起泥胚,勾勒系统的整体框架; 他们,在云端默默耕耘,填补系统的血肉之躯; 他们,在后台不断更新,升级系统的功能场景。 他们,以一片匠心,用一双双手,一行行代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落实气电集团信息技术中心绘制的一张张LNG信息化蓝图,深耕LNG营销数字化、经营管理智慧化、数字产业一体化、智慧终端高效、运维服务保障化五大板块,在云端筑起信息化梦。 提升专业技能,夯实梦想基石 三年前,一批怀揣数字梦的懵懂少年加入ITC华东分部,现如今,他们已学会深入了解LNG产业链上各类场景,独立为系统“塑泥胚”——搭建框架和前端页面,在开发磨练中不断提升技能,快速成长。 “系统的框架关系到功能场景能否实现,需要全局的思维,业务的逻辑,用系统的语言复盘业务场景。”产品经理石洋波这样认为。为了更好实现系统功能、体现系统价值,他主动学习前后端基础知识,关注产品体验感和创新,在审计整改管理系统提出首页功能,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审计整改情况,协助决策分析。 前端技术人员张俊英和孙蒙盛,她们自认为自己还是“小菜鸟”,但是整个团队见证了她们的成长,从刚进入部门询问如何调试接口到同时独立支撑3个以上系统的前端开发。为了更好满足开发的需求,她们在业余时间阅览专业书籍,参与内外部技能培训,了解前沿技术,补充专业知识,让系统前端设计更加简洁、实用。 云端钉实“钉子”,实干铸就梦想 后端技术人员于宏江认为,“每个系统的立项都是气电集团深思熟虑,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们就要注入心血,投入全身心的精神力来完成任务,为公司排忧解难。” 在自助提气系统的开发上,面对系统涉及场内提气整个环节,流程多且复杂,在技术上还要攻克如何用信息化对接装车工控系统的难题。“接到这个项目,我心里也没底,没有可以参照的样本,一切从零开始,从设计系统框架开始,做梦都在思考如何优化流程、优化功能。”于宏江说。 为了在浙江LNG实现自助提气,他犹如一枚扎根在云端的“钉子”,兢兢业业,加班加点,从系统编程到现场部署系统环境,他都亲力亲为,不放过一丝细节。系统完工后,以自主开发替代采购节省100万元,人工费减少100万元/年,装车提效10%。对于这样的效果,于宏江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欣慰。后期,他还将自助提气系统应用到珠海LNG,持续推进接收站场内物流的数字化改造。 目前,他又承接浙天信息管理系统、电商结算系统等多项任务,整个团队对他无比的信任。因为在大家眼里,他是公认的“技术大咖”,更是整个团队的“宝藏”,面对疑难问题总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在云时代,这样的“筑梦人”在ITC华东分部不胜枚举,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主研发21个系统、6个实用小程序,用知识和技能精心打磨出海气通、销售大数据分析、自助提气、审计整改管理系统等“明星作品”,丰富气电集团LNG产业的数字化梦,发动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