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群体∨

新闻动态
气电要闻
海上储气库攻坚队:致力于为天然气建一个新家
发布日期: 2021-05-31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 气电集团 作者:文/仲米虹 孙景耀 蒋时馨 图/于姣姣 俞益新 字号:[ ]

华灯初上,周五晚高峰的上海街道上挤满了下班回家的车辆和步履匆匆的人群,刚刚还只是阴天,伴随着几声闷雷,下起了瓢泼大雨,通往虹桥高铁站的路上,车辆也早已排起了长龙。为了跟有限上海分公司和贝克休斯就丽水气田改建储气库的技术条件进行更充分的讨论,以至于启程去高铁站的时间一拖再拖。眼看着就要错过最后一班返京的高铁,孙景耀和于姣姣干脆下了出租车,护着电脑包,迎着大雨向高铁站飞奔而去。作为气电海上储气库团队的领头人,孙景耀组织团队多次采用视频会议形式与有限公司各分公司筛选库址、研讨建库思路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的时间窗口,他多次放弃了回天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选择前往各分公司当面研讨,推进技术方案认识达成一致,为的就是中国海油能早日建成一座自己的地下储气库。

由于2017年冬季天然气的供不应求,2018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把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当做一个重点工作抓好,以防再现‘气荒’”。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的“仓库”,存储规模大,是全球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天然气季节调峰、应急保供的重要基础设施。为积极响应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国计民生对天然气的需求,作为“三桶油”之一的中国海油建设储气库的新征程已经拉开帷幕,争取早日做到“库中有气,心中不慌”。

我国近海海域有丰富的地下油气田资源,海油建设地下储气库,具有战略储备和天然气调峰的重大意义,而在海上储气库攻坚队成员的深思熟虑后,创新性提出海上地下储气库与LNG接收站相结合的“新型LNG综合接收终端”,实现LNG气化后通过海底管道注入近海气藏储存再调峰外输的功能,为气电集团天然气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也给国际天然气淡季远航而来的LNG在海上建一个新家。

这是团队每一位成员心中最美的画面和愿景,也凝聚着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建设海上储气库绝非易事,全球也仅在英国、土耳其等少数国家有商业化案例,国际上尚无成熟的技术标准体系,有很多工程化面临的技术难题亟待攻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是这个由年轻的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一直秉承的最朴素最珍贵的工作作风,也正是这些年轻人,用他们在各专业领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心中共同的目标前进。

一个普通的周末,芍药居海油大厦C座908室一阵阵热烈的讨论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许是周末轻松的氛围,连头脑风暴也来得更有创意。“海上储气库只能参照国外的案例进行“岸气反输”么?”“如果库址附近没有合适的陆上接收站或离岸距离过远怎么办?”在激烈的讨论声中,一个全新的储气库设计思路诞生了。团队结合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前期FSRU(海上浮式存储气化装置)和CGB(海上重力基座式平台)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提出了“全海式站库一体化”海上储气库设计思路,即天然气消费淡季的夏季,LNG采用FSRU接卸、存储、气化、注入都在海上一气呵成;冬季用气高峰,由海上采出,通过配套管线外输至陆地,具有灵活性强、不受陆地、码头及港口航道条件制约的优势。与此同时,鉴于海上造价成本高的实际情况,团队提出的“库站一体化”兼具LNG接收站的功能,通过直接气化外输供应市场的方式提升外输供应能力,摊薄加工储转成本,助力海上储气库项目顺利落地。

像这样汇聚集体智慧迸发出的闪光点还有很多。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团队已经完成中海油全海域库址目标的筛选。为深入研究库址改建储气库的可行性,把工作落在实处,在气电集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2019年团队成功申请了海油首个集团公司级海上储气库研究课题,目标是整合海油各专业技术力量,将地质气藏、钻完井、海上工程各技术链的关卡“各个击破”,为海油建设海上储气库铺平技术道路。

针对筛选的5个有利库址根据不同情形设计了多套建库方案,其中1个项目进入可研阶段,4个项目正在进行预可研,并参与了石油天然气标委会储气库专标委两个行业标准的起草和编制

不负当下,未来可期。海上储气库攻坚队将持续发扬新时代海油精神,苦练本领、求真务实、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为建成海上储气库、提升海油储气能力的奋斗目标,正抓紧分分秒秒,用坚实的脚印丈量通往海上地下储气库的技术之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