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群体∨

新闻动态
气电要闻
福建新能源全方位降本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2-01-06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 气电集团 作者:苏建雄 字号:[ ]

“全年天然气损耗量同比减少39万立方米,实现供销差同比下降33%。”1月4日,气电集团福建新能源生产运营部对过去一年挖潜增效工作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全年在扎实推进自有57部LNG(液化天然气)槽车配送降本的同时,深挖在运营的37座天然气场站的低成本运营空间,通过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从“指缝”中攥出“效益”来为企业带来增值效应。

作为“气化福建”的责任主体之一,福建新能源长期以LNG资源为依托,形成了液态分销、工业供气、汽车加注、船舶加注、城市燃气、LNG物流运输六大良性互动板块。但随着公交电动化等经济新常态形成,福建新能源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挑战,多维度“把脉”生产成本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扬“钉钉子”精神

供销差的管控是天然气场站经营成本管控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降低损耗、增加效益、安全运营的有效手段。在运营中,福建新能源王家际加气站LNG储罐压力攀高时需要放散降压,供销差居高不下,造成经济损失。为降低气损,福建新能源组织技术骨干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攻关,巧改工艺流程,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对BOG进行回收,并输入当地城市燃气市政管网,有效降低了供销差,增加了经济效益。目前,福建新能源已完成BOG回收设备技术改造的两座加气站,每年可减少天然气排放15万立方米。

供销差管理主要涉及工艺技术改造、作业精细化管理、计量设备精确度等诸多方面因素。过去一年,福建新能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维,不断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管理,集心凝智降低供销差,逐步实现员工从“思想降本”到“行动降本”的转变。在加气作业方面,对压力过高的车载气瓶进行回气操作,减少加气现场天然气排放;在设备改造方面,强化LNG管道保冷效果,并对站内工艺管道进行优化,降低天然气损耗;在BOG(闪蒸汽)回收方面,部分场站通过增设BOG调压计量撬,对因压力过高需要放散的BOG进行回收,并输入城市燃气市政管网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锻炼“打补丁”能力

在福建新能源南铝LNG气化站里,两组共6台气化器轮番投入使用,源源不断地将LNG汽化成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户生产车间,白色的雾气四处翻腾滚动,弥漫整个站区。

南铝气化站作为福建新能源在南平市布下的首座气化站,已连续12年为当地企业提供着稳定气源,累计供应天然气超1.5亿立方米。随着冬季用气高峰期的来临,南铝气化站日最高供气量达6.8万立方米、卸液3车次,达到了满负荷生产,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优化卸车调度也成了气化站降低生产成本的“重头戏”。

受场站供气量和储存量限制,部分场站卸车进液量只能达到槽车运输量的一半左右,一对一的气源配送不仅造成LNG槽车资源浪费,还增加了运费成本。为此,福建新能源锻炼“打补丁”能力,通过分析各个场站库存、进液、供气等各环节的实际情况,优化气源调度,采用“多站卸液联动策略”,以多个站点“组团”配送的方式,实现了多个站点的联合卸车作业,最大限度降低运费成本。此法不仅每年可节省大量运费,还使得气源保供工作更加灵活、及时,有效保障了全省各地市对天然气的需求。

健全“治未病”体系

近期,福建新能源下属的中闽物流公司以“降低槽车驾驶员违规率”为课题的QC小组课题获2021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中闽物流健全“治未病”体系,通过该QC课题完善驾驶员考核机制、强化班组化建设、升级车载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等工作,将违规率从去年的0.75%,降到了今年的0.38%,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中闽物流作为福建省最大LNG物流承运商,肩负全省LNG配送任务,是福建省天然气输送的“第二管道”,可实现在福建天然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地区无死角配送。2021年,中闽物流自有的57部槽车共配送LNG35万吨,行驶里程896万公里,如何最大限度安全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是福建新能源不懈努力的方向。

找准切入点,省下就是“赚”。多年来,中闽物流先后通过槽车驾驶员月度考核、主驾评选、优秀班组评选等工作,扎实开展QC课题攻关工作,两次荣获中国石化联合会优秀QC小组成果一等奖,取得显著成果。

为推进QC课题成果转化为降本增效有力举措,中闽物流在降低违规率、细化油耗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生产运行统计数据,梳理驾驶员日常装车习惯,查找单车装车量偏低原因,编制了装车量管理规定,并将日常装车量纳入考核奖惩,做到包车到人,实现单车平均装车量逐年递增。2021年单车平均装车量达19.6吨,较措施落地前的2015年同比提升13.3%,年可增运天然气2171万立方米。




【打印】 【关闭】